站在书架前,92岁的崔崑院士(上图,崔崑在武汉家中。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仍旧精力矍铄、思想灵敏。
“我正在弥补近年来钢铁范畴的新进展,预备后年再版这本书。”崔崑手里拿着的,是他在81岁时动笔写作的《钢的成分、安排与功能》。这本我国首部全面体系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由一位耄耋白叟以6年之力,在电脑前单独击打而成。
“崔老自身就是一块饱经沧桑的特殊钢。”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说,崔崑用60年党龄、70年教龄,为国家钢铁作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我这一辈子,不谦虚地说4个字就归纳了——勤勉、报国!”谈及自己的人生感悟,崔崑如此说。
的确,崔崑终身,就是勤勉向学、矢志报国的终身。崔崑年少时,家园济南被日寇占据,燕京大学毕业的父亲决然脱离被日本人接收的洋行,携全家回到老家济宁,并鼓舞儿子脱离沦陷区,到大后方去持续读书。1944年,崔崑考入西迁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1948年留校任教,随后与钢铁结缘。刚刚建立的新我国,百废待兴。钢铁是工业脊柱,而高功能的特殊钢,更是托举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巨臂。但其时的武汉大学并没这个专业。1958年,崔崑被公派前往其时世界上最好的钢铁专业大学——莫斯科钢铁学院,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两年的留学生计让他将特殊钢定为日后的研讨方向。
1960年,崔崑学成回国。那时,我国工业出产急需高功能新式模具钢,却无力自主出产,进口价格是一般钢的10倍以上。“我国必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崔崑和搭档们赶紧建造实验室。买不到仪器设备,就带着搭档们自己动手做。4年后,总算建成了配备比较完好的金属资料与热处理实验室。
“那时电力供应缺乏,课题组所用盐浴炉等设备耗电量大,只能在用电低峰时运用,夜间上班是常态。”华中科技大学资料学院教授周凤云回想,由于没有控温自动化技能,当年崔崑常常通宵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眼睛紧盯着外表数字,一点点不敢松懈。熬夜之后,白日崔崑还要照常上课,绝不要求学院照料。终究,崔崑和研讨人员一起研发了低铬模具钢,含铬率降低到4%,惯例运用的寿数延伸一倍,打破了国外独占。
1981年至1991年,崔崑接连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他还先后承当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研制成10种新式模具钢,6种列入国家推行方案,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赏15项,处理了许多出产难题。
与崔崑配偶相识多年的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原副书记梅世炎说,按其时的价格核算,崔崑的研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了两亿元。
“咱们想给崔老安排个秘书,帮他收拾资料,但是他拒绝了。自学电脑、亲身收拾书稿,连图都是他自己画的。”华中科技大学资料学院党委原书记郑恩焰介绍,2006年下半年,崔崑开端收集资料着手写书,战胜种种困难,于2012年完结《钢的成分、安排与功能》,1754页,200多万字,含图828个、表646个。该书责任修改牛宇锋介绍,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加快速度进行开展,但某些高端特殊钢产品与世界领先水平尚有必定距离,业界急需一部全面反映特殊钢开展的书本。崔崑完结了这一作业。
很难幻想,一位81岁的白叟,怎么单独学习核算机软件、打字绘图,将终身的研讨修改成书。
新我国建立之初的高校院系调整中,武大机械系并入华中工学院。1981年,崔崑领导的华中工学院金属资料与热处理专业成为全国高校该学科第一批6个博士点之一。作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他共培育了24名博士、23名硕士。
学生不多,是由于崔崑要求严厉。“我不想培育次品和废品。我招的学生,进门时学历有高有低,但个个都想干事、能干事。反之,那些只想混文凭的人,我不欢迎。”崔崑介绍,学生中有10多人已是博士生导师,在各自范畴获得了不小的成果。
“崔教师做人为学如炼钢般一丝不苟”,崔崑的第一批研讨生张同俊现在也是华中科技大学资料学院的教授,他对教师谨慎的治学情绪形象十分深入。“《钢的成分、安排与功能》书稿出来后,崔教师专门让咱们两位弟子看看有没有缺点,咱们将热力学方面数据从头算了一遍,简直挑不出一点缺点!”他说。
更让华中科技大学的师生们感动的是,一件衬衣能够穿30年的崔崑,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却十分大方。2013年,他和夫人朱慧楠将悉数积储420万元捐出,建立“勤勉勉励助学金”,每年赞助45名本科生,每人8000元。
“崔老多年来用举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为师生树立了典范。”崔崑的搭档李德群院士如此点评。(本报记者 程远州)